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成儒采访节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李成儒采访节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电影《私人定制》?
最初看的时候觉得故事太浮夸,笑点很牵强,台词爆米花。工作后又看过一遍,有些明白电影想要表达的意思。
范伟老师当官名言,“我可以不收,但他们不可以不送。”
“拒绝别人,非常过瘾,今天我不揣你们的钱,你们永远怕我,我要是揣了你们的钱,我该怕你们了。”
《私人定制》是一锅已经翻炒了三次的剩饭了,不管你每一次翻炒是不是加了鸡蛋或者火腿或者葱花,本质上还是一锅剩饭。
据说《私人定制》是冯导因为《1942》赔了,所以才拍了一部《私人定制》来还给华谊,名导也有名导的无奈啊。
《私人定制》脱胎于《甲方乙方》,甚至连名字都懒得换了,其实还不如叫《甲方乙方2》来的洒脱呢,而《甲方乙方》的创意又来自《顽主》。
从三T公司,到好梦一日游,再到私人定制,公司性质都一样,翻了又翻,真是没东西可写了么?
就如同《非常勿扰》的灵感也来自刘若英的《征婚启事》,多了喜剧,少了思考,看来冯导离了朔爷真不行了。
这个电影只能打个三个星,一个给葛大爷,一个给范伟的那个片段,一个给宋丹丹前期的那个片段,一共三个,再也不能多了,这部电影讽刺性很强,范伟的那个章节很精彩讽刺性特别强,对于贪官人性。而第二个章节,那个导演的雅俗,却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还扯出了换血的荒诞剧情,而且在讲述到一半的时候又穿插了成人礼与其他故事,那个成人礼是在讽刺女孩子的虚荣心吗?还有那个公署是在讽刺男孩子的英雄梦吗?这两点是希望,竟然也被导演拿来讽刺。还有宋丹丹那个章节,前期很不错,人的本性如此,就是想多要点钱,人追求来追求去不还是要追求钱,不过后来的煽情真的很突兀,不明就里就突然煽情了,也没有搞懂这个煽情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配乐是时间都去哪了,还是没懂。最后那里,出了个世界道歉日,给山川大河空气道歉,还说要带动全人类道歉,但是那些人去了那荒无人烟的地方,谁能知道呢?结尾可以说非常突兀了,想给影片提高一下逼格,结果没提好,就很突兀了!
这样讽刺性这么强的影片近年来很少见,但是如果更流畅,更完整,就更好了!
陈佩斯郭德纲上央视综艺节目能压过省台综艺节目吗?
央视打造的《金牌喜剧班》,定位为喜剧传承类综艺节目。已官宣的金牌导师分别是陈佩斯、英达和郭德纲。
节目突出重点在于“传承”俩字,所以大概率是小品和相声的竞演节目形式,甚至会出现更多传统曲艺节目。
总体上应该和此前《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等卫视喜剧综艺类似,艺人凭作品敲开节目大门,第一轮竞演后选择导师,然后导师指导组员创作及表演、几番PK后最终得出前三名得奖。
当然,不排除导演组玩出别出心裁的新花样,但大体无异。
这类综艺节目对于郭德纲和英达,属于驾轻就熟,都是综艺老腊肉了。而陈佩斯老师阔别电视舞台太久了,又鲜有综艺经验,此番重出江湖,象征意义较大。
当然也不排除为儿子陈大愚的喜剧之途铺路,或者是在给名下“喜剧表演学员训练班”寻找大舞台、给学员在“知名度”方面加码。
郭德纲呢,玩转了各大卫视综艺、访谈,终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路线搭上了央视。
“郭德纲上央视综艺”这个新闻已经超越了节目本身,这对于郭德纲而言才是最大“红利”。
但劣势也很明显,在地方卫视做节目,郭德纲可以放开手脚、尽情发挥“郭氏”幽默。到了央视,束缚可就多了,条条框框直戳郭德纲的“软肋”,如同谢娜主持央视节目《我要上春晚》那般。
三位金牌导师中,英达更像是“润滑剂”,导师中的导师,把没有交集却似乎神交已久的陈佩斯和郭德纲拉到一起做节目、而且是直接上央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成儒采访节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成儒采访节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