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金地育苗学校六一节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金地育苗学校六一节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我是乡村吕步,为您分享,引起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主要原因是,湿度过大,黄瓜受到种子内带或残留土壤中的假单孢杆菌入侵感染而发生的角斑病。
初始阶段,黄瓜茎叶须表现有水浸状小斑点,随着时间与病情的发展,水浸状斑点逐步腐烂,颜色加深变为褐色,最后其病变部位随之干枯,上表面有白痕病状。
怎么防治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
1,选择抗病性比较强的品种,对于种源的要求是没有经过污染的健康的种子,在种植黄瓜的时候,首先对种子进行处理,使用杀菌剂拌种,可使用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稀释,进行侵种。
2,减少土壤病菌数量,避免多年重茬,1~2年轮作一次,避免被污染的土壤,病菌常年积累。在种植黄瓜之前,对土壤洒施生石灰,然后再施肥翻耕,让生石灰与土壤均匀接触,来杀死土壤中的致病毒。在黄瓜收获之后,及时清园,集中带出异地,另行处理。
3,降低田间湿度,当湿度高于75%以上时,合理进行浇水,在浇水时,避免人为的水分,溅在黄瓜茎叶上。同时做好排水顺畅,减少田地积水。在大棚内种植的黄瓜,适度提高大棚内温度,促进茎叶上的潮湿与水分的蒸发,同时做好通风降低湿度。
4,药物预防,以预防为主,可采用72%农用链霉素或47%春雷喷雾防治。
总结,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因环境湿度过大,使环境中存有的致病入侵而发生茎叶病变干枯,采用以上方法进行处理。
配图网络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①主要侵害叶片和瓜条,偶尔也在叶柄、卷须、茎上发生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受害,叶片发病重、子叶染病初期呈水渍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变黄褐色干枯。病菌向幼茎扩展、可引起幼苗软化死亡,真叶染病、初期鲜绿色水渍状小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淡黃褐色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处有乳白色水珠状菌脓、干后呈白色菌膜,后期病斑组织变薄,(对着阳光看明显)易裂或穿孔、这是与霜霉病的区别之处。瓜条染病初期为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变为不规则或连片、淡黄褐色,出现溃疡或裂口、溢出乳白色菌脓、由果面向果肉发展,沿维束管的果肉逐渐变色,严重时烂瓜,病菌侵入种子后使种子带菌。
②病菌为细菌、病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转年的初侵染源,种子带菌率为2%~3%,病菌通过风、雨水、昆虫、农事活动传播,侵入组织伤口或自然孔口导致发病,发病温度7~30度,湿度70%范围内,棚内低温高湿利于发病,棚内滴水的地方发病重,雨季易发病,浇水过量易发病,定植密度大、通风不良或叶片相互摩擦产生伤口易发病,磷钾肥不足也易发病。
③防治:种子用55度的温水侵种20分钟,水凉后用福尔马林继续侵种杀菌15分钟,洗净药液后再催芽(150倍),育苗土采用敌克松等土壤杀菌剂处理后再播种,同时可防止苗期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严格控制棚内湿度、防止棚内低温高湿。合理轮作倒茬,清除棚内病株。
选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乙磷铝500倍液,可有效防治,黄瓜植株对铜制剂比较敏感,如使用络安铜等含铜药剂不能随意加大药量,要正确使用浓度和喷药时间,注意高温或低温药害。棚内及时消灭虫害杜绝传染源。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条件有以下几种:1.黄瓜种子上的一个病菌的残留,通过雨水或者是灌水进行传播。
2.大棚种植黄瓜,棚里面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很容易造成病菌化脓,化脓容易感染别的部位和植株,由于感染病菌黄瓜的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反复受侵染传播。
3.在适合的温度25~30度之间最容易发病。
所以要控制好大棚里的湿度和温度,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发生细菌角斑发病。
防治药剂:可以选用细刹1000-1500倍进行喷雾防治,如果已发病建议选择歌蓝德1000倍进行喷雾。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叶柄、卷须、果实等。
①叶片受害:先是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叶背面无黑霉层,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②果实和茎受害:果实和茎上病斑初期呈水浸状,湿度大时可见乳白色菌脓。果实上病斑可向内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逐渐变色,果实软腐有异味。
③卷须受害:严重时病部腐烂折断。
角斑病跟霜霉病很相似,但它们是不同的,霜霉病,受害叶片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到黑色霉层,无菌脓,发病后期变成黄褐色,空气干燥时迅速干枯,并向上卷曲,瓜条不易受浸染;而角斑病叶背病斑溢出菌脓,穿孔,瓜条受害有臭味。
发生黄瓜角斑病的原因有哪些?
角斑病发生的原因很多,此病由细菌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病原菌随病残体可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以带菌体越冬,种子上的病菌在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的时间,当种子冒芽后病菌随子叶一起带出,病菌在植株细胞间繁殖,借雨水、虫子等传播蔓延,从寄主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经5~10天潜育后出现病斑,潮湿时产生菌脓腐烂。
尤其是温室栽培黄瓜时,室内空气湿度大,黄瓜叶面经常结露,病部菌脓可随叶缘吐水及棚顶落下的水珠飞溅传播蔓延,反复侵染。露地栽培时,雨季多时是角斑病的高发期。像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种植过密等都是发生角斑病的重要原因。
☞黄瓜出现角斑病的防止措施
黄瓜在育苗及移栽定植等生产当中,常因某些环节疏忽或生产中管理不得当,尤其大棚种植的黄瓜,温度调控和通风除湿不到位,及容易引发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致使病斑遍及全叶,千窗百孔,光合作用降低,植株长势减弱,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及产量。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假单胞菌属的细菌侵染而引起的,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会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最初侵染源,在育苗期间会染病,移栽定植后,随着田间低温多湿或潮湿多雨的持续,就会引起发病,尤期在22~24℃,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5%以上时,会加速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扩散流行。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侵染途径:
病菌侵入的主要途经是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因此在黄瓜移栽时要尽量避免减少伤根伤茎,降低侵染机会。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症状:
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可以看到叶片病斑为绿色水浸状,逐渐会变为淡褐色,由于背面的叶脉限制,病斑会呈现不规则多角形,病斑也较小,颜色浅而发白,并有少量的白色菌液溢出,病斑也较薄,对着太阳看有透光感,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斑中部会干枯脆裂,形成穿孔,在潮湿时病斑没有菌液溢出。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优质品,在播种育苗前,为防种子带菌,浸种时可用福尔马林药液作杀菌消毒浸种处理后再催芽播种,播前还要对苗床土及营养土全面消毒杀菌,移栽定植前对土壤翻耕并喷洒防病药液或拌毒土消毒杀菌,防止细菌性角斑病发生,同时要避免重茬和其它瓜类连作。
②,在移栽定植时,要避免在阴雨天移栽,应选择晴好天气接近傍晚时间段、田间空气干燥时移栽,可减少发病。同时在移栽时还要注意尽量不要伤幼根幼茎,减少伤口,降低病菌侵染途径,可防止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地育苗学校六一节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金地育苗学校六一节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